波长 Wavelength

波长 Wavelength

年份:1967

地区:加拿大|美国

上映:1967-03-17(加拿大)

评分:7.1 分

播放:9 次

更新:2018年10月14日

导演:迈克尔·斯诺

编剧:迈克尔·斯诺

主演:荷利斯·法朗普顿|Lyne Grossman|Naoto Nakazawa

分类:剧情|短片

最有名的一部结构式影片,是加拿大导演麦可?史诺(Michael Snow)的《波长》(Wavelength,1967),展现出一种丰富的混事技巧。本片的开始以一个固定于远处窗口的摄影机,描绘性地探究着一间公寓的阁楼。人们进来又出去,然后似乎出现一个死人,然而摄影机却完成无动于衷,仍然专注于记录公寓内光线的细微变化。在此同时,影片也炫耀地展示一种技巧:唐突而倏然的伸缩镜头,间歇性地将画面放大,当镜头放大房里黑暗的墙壁时,显露了一张海洋波浪的照片(是以这部影片也确实是在追溯一个"波长")。除此之外,片中突如其来的色彩,也不断地淹没整个画面,借此作为电影影像平面性的反射性提示。
  
  史诺的几部影片中,也反射性地展现一些移动景框的手法。《波长》即以伸缩镜头展示感知和效果;《←→》(念作来回往返Back and Forth,1969)中探索横摇镜头;《早餐》(Breakfast,1976)则强调推轨镜头如何改变空间。在他的《中央区》(La Region centrale, Central Region,1971)中,史诺以一个能够执行摇拍、升降镜头和其他运动的多重结合机器,拍摄一个遍布石块的荒地。
登录后参与评论

声音的空间与画面的空间。

回复 举报
江寒园

波长,1967和2003年两版。虽然是固定镜头,也有时延(duration),但其形式——尤其是2003年版,是在利用声、光、色不断刺激观众眼球,前者(固定镜头、时延)是60年代末70年代先锋派的特征(如阿克曼、斯特劳布),而后者则是20年代先锋派的特征,这是两种现代性之分。迈克斯诺可以算作两种现代性的结合或者交叉点,60年代。

回复 举报
格俐玛

45分钟,就一个变焦长镜头。不断ZOOM IN,实在是自虐的感觉啊!期间各种噪音干扰,最终定格在一个照片上,是波浪。老师极富哲学意味地说,终点决定了意义,这个意义是被反向建构出来的,在最后的谜底揭晓前,你无法了解之前所有活动的价值何在。专业素养太可怕了。

回复 举报

也许您会喜欢

  • 电影
  • 电视剧
  • 综艺
  • 动漫
  •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