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福音
年份:2006
地区:美国
上映:2006-04-09
评分:8.1 分
播放:470 次
更新:2018年10月14日
导演:James Barrat
编剧:James Barrat|John B. Bredar
主演:彼德·考约特|Bahran Aloui|Taoufic Bahri|Monc Ed Becheikh|Omar Bey|Florence Darbre|Bart D. Ehrman|Stephen Emmel|Craig A. Evans|Ahmed Hafiene|Houda Jendoubi|Timothy Jull|Rodolphe Kasser|William Klassen|Marvin Meyer
分类:悬疑|纪录片|历史
剧情介绍
一份佚失將近一千七百年、源自西元三或四世紀,且含有碩果僅存之《猶大福音》的古柯普特語古抄本,最近由專家著手保存、鑑定與翻譯。這份莎草紙手稿、或稱之為古抄本,於4月6日星期四,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地理學會總部首次公開呈現在世人面前。
《猶大福音》對於耶穌和猶大間的關係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觀點,並對這位背叛耶穌的門徒有新看法。不同於新約《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與《約翰福音》將猶大描繪成叛徒,新發現的福音書將猶大敘述成應耶穌要求,而將耶穌交給當權者處置的人。
國家地理學會與各學術單位展開跨國合作,著手鑑定、保存、翻譯這份長達六十六頁的古抄本,合作單位包括梅塞納斯古代藝術基金會(Maecenas Foundation for Ancient Art),以及韋特史料研究所(Waitt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Discovery)。而來自瑞士的全球頂尖柯普特學者魯道夫˙凱瑟(Rodolphe Kasser),則應邀前來復原手稿、並抄寫、翻譯其內文。手稿內不只包含《猶大福音》,還有標題為《雅各》的文稿(又名《雅各啟示錄(一)》)、《彼得致腓力書信》,以及第四段學者暫稱為《阿羅基耐書》的片段。
「這份古抄本已經確定是貨真價實的基督教旁經著作,鑑定方法有五種: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譜照影術、內文比對與古字比對,」國家地理學會專案節目執行副總裁泰瑞˙賈西亞(Terry Garcia)表示,「這份非聖經經文的古文獻戲劇性出土,是公認為過去六十年來最重大的發現,促進我們對早期基督教時期歷史與神學觀點的了解,十分值得歷史學家、學者與神學家繼續研究。研究過程必定耗時多年,也會有許多意見交流,如今只是剛開始罷了。」
這份以獸皮裝訂的莎草紙古抄本,據信約在西元三百年左右以柯普特語抄寫,1970年代在埃及明亞省(El Minya)附近的沙漠出土。經過古董商數度易手,由埃及流入歐洲再進入美國, 之後便一直受人冷落,置放於紐約州長島的銀行保險箱中,時間長達十六年,直到2000年時才由蘇黎士古董商費莉達˙紐斯柏˙查克斯(Frieda Nussberger-Tchacos)收購。
查克斯試圖販售手稿未果,對古抄本迅速惡化的狀況深感憂慮,便於 2001年2月將古抄本送到瑞士巴塞爾的梅塞納斯古代藝術基金會進行保存與翻譯。這份現在被稱為《查克斯古抄本》的手稿日後將交給埃及,成為開羅柯普特博物館的館藏。
* 鑑定古抄本
2005年1月,亞利桑那大學以放射性碳定年法而聞名世界的加速質譜儀實驗室,鑑定取自這份手稿的微量莎草紙與皮革樣本,結果顯示古抄本的年代很可能介於西元220年至西元340年之間。
墨水分析由伊利諾州威斯蒙特的麥克隆實驗室進行,並確認所取樣的墨水經檢驗出含有碳黑的成分,黏著媒介則是樹膠-符合西元三、四世紀所使用的墨水。之後又進一步證明,這種含鐵質的墨水在諸多方面都符合埃及三世紀的其他種類金屬墨水。
另外從古抄本中選了幾頁送去進行多光譜照影術(MSI)分析-用來鑑定古文件成分,以及是否遭修改的技術。由楊百翰大學古抄本影像實驗室的金˙沃爾(Gene A. Ware)在瑞士做多光譜照影分析。沃爾認為這份古抄本經多光譜照影所顯示的特性,與其他的古埃及文獻真跡趨於一致。為了證實麥克隆實驗室的發現,沃爾發現受測墨水經多光譜照影所顯示的特性,與含碳的金屬鐵墨水吻合─這點也符合古抄本的年代。在文稿中並無發現多重改寫(或多重上墨)的證據。
這份古抄本以埃及古柯普特語之沙希地方言所寫成,研究內容及文字風格的主要學者均認為,其神學觀念、文字特性反映出奈格漢馬地古卷-這些古卷於1945年在埃及出土,其年代可溯及基督宗教的最初幾世紀-的觀念及特性。加州橘郡查普曼大學研究聖經與基督教的教授馬文˙梅爾(Marvin Meyer)、德國明斯特大學的柯普特學教授史帝芬˙伊茂(Stephen Emmel),均同意這份古抄本反映出二世紀盛行的諾斯底教派的特殊觀點,希臘文原版的《猶大福音》便是在當時寫成,之後又抄寫成古柯普特語版。
其古字體亦或筆跡,均讓伊茂想起奈格漢馬地經卷中的手寫體。他說:「我在研究生涯看過數百份古抄本,這絕對是標準的古柯普特語手稿。我深信不疑。」
透過這五種方法的鑑定,專家斷定這份埋藏已久的手稿大約抄寫於西元300年左右。
* 保存與翻譯文稿
手稿主要翻譯者凱瑟表示,他從未看過狀態如此糟糕的手稿,有的頁數不見,有些則被重新編排過,上半部編有頁碼的部分也破碎,還有近一千片碎片無法拼湊。他說:「這份古抄本非常脆弱,只要輕輕一碰就碎了。」
凱瑟得助於瑞士的莎草紙保存專家芙蘿倫斯˙達爾布雷(Florence Darbre)與德國奧格斯堡大學的柯普特語專家格瑞果˙沃斯特(Gregor Wurst),合作拼湊史上最複雜的拼圖之一。二十六頁長的《猶大福音》寫在十三張莎草紙的正反兩面,如果有段碎片在這頁看起來通順的話,在下一頁內容也必須接得流暢。這麼說好了:「將一份九到十頁的文件撕成碎片,丟掉一半,再重組另一半,你就知道這過程有多麼困難了。」凱瑟表示。
達爾布雷將易碎紙片夾在兩片薄玻璃之間,再拍下碎片與頁面的照片。藉助電腦程式記錄內文、記下遺漏部分,再試著比對兩者,並仔細地目視檢查配對部分的莎草紙纖維,確認是連續一貫。達爾布雷、沃斯特與凱瑟已經在五年歲月中,辛苦復原八成以上的文稿。2006年2月,福音中所缺少的半頁在紐約市出現,並經過攝影、抄寫與翻譯成英文。
在沃斯特與馬文˙梅爾的協助下,凱瑟與芝加哥大學的埃及古物學暨柯普特語學家馮斯華˙高達(Francois Gaudard)合作翻譯出福音書。
這份古抄本譯自原始的希臘文版福音,希臘文版據信是介於正統(聖經)福音與西元180年之間的早期諾斯底教派基督徒所寫成。諾斯底教派相信,獲得救贖的方法便是透過知識─由耶穌傳授給較具影響力的一群人─亦即教導人們如何擺脫肉身羈絆,回到人類起源的精神領域。他們也相信真正的上帝、即耶穌之父,比舊約中創造宇宙且報復心重的上帝更崇高。《猶大福音》的
《猶大福音》對於耶穌和猶大間的關係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觀點,並對這位背叛耶穌的門徒有新看法。不同於新約《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與《約翰福音》將猶大描繪成叛徒,新發現的福音書將猶大敘述成應耶穌要求,而將耶穌交給當權者處置的人。
國家地理學會與各學術單位展開跨國合作,著手鑑定、保存、翻譯這份長達六十六頁的古抄本,合作單位包括梅塞納斯古代藝術基金會(Maecenas Foundation for Ancient Art),以及韋特史料研究所(Waitt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Discovery)。而來自瑞士的全球頂尖柯普特學者魯道夫˙凱瑟(Rodolphe Kasser),則應邀前來復原手稿、並抄寫、翻譯其內文。手稿內不只包含《猶大福音》,還有標題為《雅各》的文稿(又名《雅各啟示錄(一)》)、《彼得致腓力書信》,以及第四段學者暫稱為《阿羅基耐書》的片段。
「這份古抄本已經確定是貨真價實的基督教旁經著作,鑑定方法有五種: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譜照影術、內文比對與古字比對,」國家地理學會專案節目執行副總裁泰瑞˙賈西亞(Terry Garcia)表示,「這份非聖經經文的古文獻戲劇性出土,是公認為過去六十年來最重大的發現,促進我們對早期基督教時期歷史與神學觀點的了解,十分值得歷史學家、學者與神學家繼續研究。研究過程必定耗時多年,也會有許多意見交流,如今只是剛開始罷了。」
這份以獸皮裝訂的莎草紙古抄本,據信約在西元三百年左右以柯普特語抄寫,1970年代在埃及明亞省(El Minya)附近的沙漠出土。經過古董商數度易手,由埃及流入歐洲再進入美國, 之後便一直受人冷落,置放於紐約州長島的銀行保險箱中,時間長達十六年,直到2000年時才由蘇黎士古董商費莉達˙紐斯柏˙查克斯(Frieda Nussberger-Tchacos)收購。
查克斯試圖販售手稿未果,對古抄本迅速惡化的狀況深感憂慮,便於 2001年2月將古抄本送到瑞士巴塞爾的梅塞納斯古代藝術基金會進行保存與翻譯。這份現在被稱為《查克斯古抄本》的手稿日後將交給埃及,成為開羅柯普特博物館的館藏。
* 鑑定古抄本
2005年1月,亞利桑那大學以放射性碳定年法而聞名世界的加速質譜儀實驗室,鑑定取自這份手稿的微量莎草紙與皮革樣本,結果顯示古抄本的年代很可能介於西元220年至西元340年之間。
墨水分析由伊利諾州威斯蒙特的麥克隆實驗室進行,並確認所取樣的墨水經檢驗出含有碳黑的成分,黏著媒介則是樹膠-符合西元三、四世紀所使用的墨水。之後又進一步證明,這種含鐵質的墨水在諸多方面都符合埃及三世紀的其他種類金屬墨水。
另外從古抄本中選了幾頁送去進行多光譜照影術(MSI)分析-用來鑑定古文件成分,以及是否遭修改的技術。由楊百翰大學古抄本影像實驗室的金˙沃爾(Gene A. Ware)在瑞士做多光譜照影分析。沃爾認為這份古抄本經多光譜照影所顯示的特性,與其他的古埃及文獻真跡趨於一致。為了證實麥克隆實驗室的發現,沃爾發現受測墨水經多光譜照影所顯示的特性,與含碳的金屬鐵墨水吻合─這點也符合古抄本的年代。在文稿中並無發現多重改寫(或多重上墨)的證據。
這份古抄本以埃及古柯普特語之沙希地方言所寫成,研究內容及文字風格的主要學者均認為,其神學觀念、文字特性反映出奈格漢馬地古卷-這些古卷於1945年在埃及出土,其年代可溯及基督宗教的最初幾世紀-的觀念及特性。加州橘郡查普曼大學研究聖經與基督教的教授馬文˙梅爾(Marvin Meyer)、德國明斯特大學的柯普特學教授史帝芬˙伊茂(Stephen Emmel),均同意這份古抄本反映出二世紀盛行的諾斯底教派的特殊觀點,希臘文原版的《猶大福音》便是在當時寫成,之後又抄寫成古柯普特語版。
其古字體亦或筆跡,均讓伊茂想起奈格漢馬地經卷中的手寫體。他說:「我在研究生涯看過數百份古抄本,這絕對是標準的古柯普特語手稿。我深信不疑。」
透過這五種方法的鑑定,專家斷定這份埋藏已久的手稿大約抄寫於西元300年左右。
* 保存與翻譯文稿
手稿主要翻譯者凱瑟表示,他從未看過狀態如此糟糕的手稿,有的頁數不見,有些則被重新編排過,上半部編有頁碼的部分也破碎,還有近一千片碎片無法拼湊。他說:「這份古抄本非常脆弱,只要輕輕一碰就碎了。」
凱瑟得助於瑞士的莎草紙保存專家芙蘿倫斯˙達爾布雷(Florence Darbre)與德國奧格斯堡大學的柯普特語專家格瑞果˙沃斯特(Gregor Wurst),合作拼湊史上最複雜的拼圖之一。二十六頁長的《猶大福音》寫在十三張莎草紙的正反兩面,如果有段碎片在這頁看起來通順的話,在下一頁內容也必須接得流暢。這麼說好了:「將一份九到十頁的文件撕成碎片,丟掉一半,再重組另一半,你就知道這過程有多麼困難了。」凱瑟表示。
達爾布雷將易碎紙片夾在兩片薄玻璃之間,再拍下碎片與頁面的照片。藉助電腦程式記錄內文、記下遺漏部分,再試著比對兩者,並仔細地目視檢查配對部分的莎草紙纖維,確認是連續一貫。達爾布雷、沃斯特與凱瑟已經在五年歲月中,辛苦復原八成以上的文稿。2006年2月,福音中所缺少的半頁在紐約市出現,並經過攝影、抄寫與翻譯成英文。
在沃斯特與馬文˙梅爾的協助下,凱瑟與芝加哥大學的埃及古物學暨柯普特語學家馮斯華˙高達(Francois Gaudard)合作翻譯出福音書。
這份古抄本譯自原始的希臘文版福音,希臘文版據信是介於正統(聖經)福音與西元180年之間的早期諾斯底教派基督徒所寫成。諾斯底教派相信,獲得救贖的方法便是透過知識─由耶穌傳授給較具影響力的一群人─亦即教導人們如何擺脫肉身羈絆,回到人類起源的精神領域。他們也相信真正的上帝、即耶穌之父,比舊約中創造宇宙且報復心重的上帝更崇高。《猶大福音》的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合纥
双线交叉讲述,拍得挺好。除了为犹大洗白外,诺斯替派的一些教义 ,感觉和15世纪宗教改革后出现的一些新教派别有一定共同之处。如何从对“犹大”的谴责,扩展到对“犹太人”仇恨,这部片子里有很好的注解。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没太想好
提供了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完全不影响信仰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Mr.Toad?
关于最后晚餐的场景复原、演员的表演都不错。希伯来语挺好听。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